枫亭镇历史久远。相传汉元狩间(公元前122~117年),来自安徽庐江的何氏九兄弟到九鲤湖之前投宿于此。时值深秋,满山遍野枫叶红?#31119;?#20309;氏采折枫枝结亭,得名枫亭。唐设枫亭馆,宋改称太平驿,元至清改设枫亭驿、枫亭?#24067;?#21496;。宋至元属唐安乡,明至清属连江里、慈孝里,民国属枫亭镇、慈孝乡。1958年9月成立枫亭公社,1984年12月改为枫亭镇。
枫亭镇境内有蔡襄墓、天中万寿塔、会元寺、朱熹讲学的会心书院、戚继光平倭纪念碑、观音亭、七墩八塔、蔡襄母亲洗衣石,宋代品荔阁,还?#24515;?#23435;末丞相陆秀夫与蔡荔娘成婚的活水亭,宋少帝驻的禁蛙亭,清提督吴瑛的巨大神道碑以及虞峰夕照等古迹胜景。
枫亭的太平禅寺始建于盛唐时期,传说当时有一释僧周游天下,他沿着汉代何氏九仙到闽中的路线到达青螺峰,他站在峰颠向西南眺望,却见皋霞山虽不高峻,但林间?#33670;?#32557;绕,既悟出此乃是佛家圣地,又是古驿道之旁,他发现结枫为亭的枫亭,真个世外桃源。于是便在此化?#30340;?#36164;始建寺宇,名曰“皋霞寺”。唐僖宗乾符三年(876年),黄巢义军途经此处,皋霞?#30053;?#21040;毁坏。唐景福二年至唐同光三年(893-925年),王审知兄弟在闽32年间,采取保境安民政策,里人又募资在原寺址的废墟上重建皋霞寺,后?#20540;观堋?999年重建的太平禅寺占地0.8公顷,建筑面积2866平方米,其外墙用花岗岩条块石砌筑,内壁用机砖?#20843;?#27877;混合构筑;主殿为五间厢,双层格局,二进屋,中间留有一个81平方米的大天井,上层天井边缘加护?#31119;?#20854;两边加高筑钟鼓楼各一座?#24509;?#24231;寺宇规模宏大,巍峨壮丽,气势雄伟,其吊栏、井藻,雕梁画栋、金碧?#26352;停?#38376;前铺筑一个360平方米的石块铺筑大埕,石阶前放置两尊二米高的大石狮;大埕前方还有七个小石宝塔,并建?#23567;?#30465;心亭”?#20843;?#24565;亭”两座透风凉亭,亭外有一口莲花放生池。
麟山宫又称保和堂位于仙游县枫亭镇东北部,枫亭镇麟山宫列入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整体建筑由主殿麟山宫、麟山书院,以及西厢设立的报功堂、崇德?#31859;?#25104;。殿堂始建于清道光十九年(公元1839年),为土木结构建筑,坐北朝南,占地面积6365平方米。主体建筑面阔3间2护,进深2座,中设天井,东西长32.4米,南北宽26.6米,高度7米,建筑面积861.8平方米。为穿斗抬梁式屋架,单檐歇山式屋顶,翘檐宫殿式结构,五进门槛。大门前一?#26352;月?#23721;石雕龙柱和石狮。厅堂两厢有清代著名国画家林肇棋于宣统元年绘制的巨幅壁画龙、虎、猴、鹿、鹤、鹰、麒麟、凤?#24605;八?#22823;天王、六尊神卒,计19幅,是珍贵的艺术精品。殿堂内的4块木匾“麟山宫”、“麟山古洞”、“麟山书院”、“万家生佛”均为清代莆田进士、书法名家张琴所书。
枫亭镇境内古迹很多。?#21152;?#34903;有活水亭遗址,始建于宋末,清乾隆《仙游县志》载:“宋丞相陆秀夫从帝南渡,太后命娶蔡曰?#36951;?#33620;娘婚于活水亭,即此后其?#23431;?#21364;元聘隐此。”明尚书郑纪《活水亭记》载:“陆氏园亭,枫亭之胜地也”。?#21152;?#34903;还有观音亭,亦称集英亭、平亭,始建于宋,1986年扩建,占地300平方米,存有古代观音木雕像、明清?#21494;?#31561;。也有始建于明崇祯年间,占地500平方米的林?#21152;?#31072;。
学士街有蓝溪擣月石刻,清光绪年间仙游书画家林肇棋为蔡襄母卢太君题刻,石刻呈三角形,用八分书法?#40644;?#22836;村有宋名臣蔡襄墓,占地2400平方米,欧阳修?#20037;?#26126;成化六年(1470年)巡抚滕昭重修建祠立碑,后屡重建,1984年重修,存有清代华表等;溪?#27927;?#26377;宋丞相蔡京墓,规模恢宏,有石人、石马、石羊、华表等石雕;秀?#21363;?#26377;始建于宋的保和堂;霞街村有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吴英碑亭,存碑刻、石坊,有300多字的记载戚继光的抗倭功绩的“大总裁戚继光之碑?#20445;?#19996;宅村有3株宋荔,为宋时蔡襄种植;秀?#21363;?#26377;始建于宋1984年重修的占地2000平方米的保和堂,存有龙柱、石狮、清书画名家真品。
枫亭镇名人辈出,有北宋封南康郡王陈洪进,有兄弟左右相蔡京、蔡卞,更有四代侍从:蔡襄礼部侍郎、孙蔡伸徽猷阁待制、曾孙蔡洸户部尚书徽猷阁待制、元孙蔡戡宝谟阁直学士,还有武状元薛奕,文状元林亨及薛元鼎、林?#21152;?#31561;历?#35775;?#20154;。